記得從前寫過一篇文章:《拜託,別按「讚」!》,主要是我對於網路互動軟體上動不動就給朋友按個「讚」的行為感到不解,於是有感而發。一張照片或一則簡短的笑話、心情記事,為了表示朋友間的義氣相挺或精神支持,按個「讚」,無可厚非;但一篇精心寫就的文章,一發佈,五秒內即有人按讚,就令我感到疑惑了。
我因此做了個實驗:在我的部落格發表新文章連結到臉書後,當按「讚」的人數突破 10 人,我便回部落格檢視這篇文章的「參觀人數」,果然,數字屢試不爽的顯示都是「0」。這表示:這 10 個按「讚」的人,當中沒有任何一個人到我的部落格讀讀文章;在不知道文章好壞的情況下,大家只是非常挺我的立即按個「讚」。對於這樣的網路速食文化,我其實早已不感到驚奇;但對骨子裡充滿實事求是性格的我來說,與其為我按個讚,我更希望讀者認真閱讀文章,並對我的文章提出批評。
或許要求現代人靜心閱讀,是一種奢望,所以就算寫了《拜託,別按「讚」!》這樣的文章,我也並不對改變現狀抱持任何期待。今天退而求其次,我倒是要針對另一種網路速食文化提出看法:那就是智慧型手機當道之後,所衍生的滿街「低頭族」文化。
有一陣子,我把用了十多年的手機停掉了。當時我想:要聯絡我的人,可以打電話到學校、到家裡,若一時找不到我,也可以留話;我揹著一支長時間難得響一次的手機,上班下班,實在累贅。平常上課時,我的手機總是端放在辦公室的手提袋裡,它或許響了、或許有了一兩通簡訊,但總要等我忙到一個段落、開了手提袋,才能無意間得知錯過了甚麼。但我錯過的是甚麼?老實說,總是無關緊要的銀行來電、推銷保險、大哥大公司的廣告訊息,至於真正緊急的電話,記憶中應該不曾有過。那麼,我到底要這手機做甚麼?
我承認,在荒郊野外,或是像當年在德國騎車旅行時,開啟著的手機,讓我有一種在遺世獨立外的「安全感」。但是,事實證明:在這樣虛幻的安全感之下,我照常迷路、照常一次次勇敢地突破重圍;所以,由這個形而下的身外之物所構成的安全感比起我的勇敢,說實在,它可有可無。
記得旅行途中,在柏林吧,大半夜的,竟接到了家長為孩子暑假返校日請假的電話!不怪這家長越洋打來擾人清夢,並一秒秒「浪費」我國際漫遊的電話費,因為她並不知道我正在旅行途中;但接下來,當家長悠閒地要和我多聊幾句孩子在學校的狀況,我心裡就卻步了──除了我的國際漫遊電話費,她的手機似乎也必須付出高昂的國際通話代價,而且我得好好睡覺才能應付明日勞累的騎乘──我忘了當時是如何結束這段對話的,只記得同一個家長一小時後又打了一次,因為除了班上這孩子,他的妹妹也要請假,但她找不到妹妹的導師,希望我能轉達。
在異國行旅的深夜裡,我連聲應允,匆促掛上電話,心裡又好氣又好笑:「你在南投都找不到妹妹的老師,我遠在地球另一端,豈能順利找著她?」這事情每當後來想起,總令人發笑,原來手機的方便所帶給人的,往往像是個虛擬的假象。
真把手機停了,個把月後,卻突然接到爸媽的抱怨。他們說,為什麼手機「都」不開?要找人「都」找不到!這個「都」字,以我精確的估算,最多應該只有兩次。我說:「那就打學校或是家裡啊!」媽媽回我:「一樣找不到啊!」霎時間,我似乎成了個大忙人,全世界竟沒有人能找得到我!我不禁想:遠在柏林,家長都找得到我,何況今天我只距離爸媽區區三十公里遠(我的老家在鹿谷,距離南投市30公里)?於是,我只好摸摸鼻子,重新去辦了手機。我想,自己是長子,爸媽年紀大了,就算我對現代科技所衍生的次文化有再多不滿,讓爸媽保持「隨時找得到人」的安全感,我應該是可以,也必須忍受的。但這回我很聰明,辦了「易付卡」手機,加值一次 300 元,我可以用上幾個月。
既然是「易付卡」手機,那麼我的手機機型需求,自然非常低。我和夥計選了 NOKIA 最陽春的一款,空機只要 900 元左右的「愚笨型手機」(相對於「智慧型手機」而言),它只有撥打、聽接、傳簡訊和一些基本功能(我應該也笨到只會使用這些功能),甚至無法拍照,但它卻「聰明」到怎麼摔也摔不壞,而這,正足夠我們日常的使用。我承認,當我們在某一個雨後的黃昏,吃飽飯散步於市街,看到難得一見的彩虹,路人紛紛拿起手機拍照時,面對手中這支沒有拍照功能的笨手機,是有一種扼腕之感;但回頭想想,當美麗的彩虹永遠存在手機裡、或者上傳至網路上,真比把它存於記憶中更美嗎?這我不知道,因為每個人的智慧,高低各有不同;但我清楚知道的是:彩虹能那樣美,實因我們不常見。
沒有了「手機對生活很方便」這樣的前提,因此,我們無法體會「智慧型手機」有多聰明、多有智慧,更遑論「低頭沉思」的生活哲學有多麼深奧,距離我們這種「愚笨型手機」的持有者,代溝有多麼深遠。但首先,我還真不喜歡別人在我面前「低頭」。一個明明和自己還聊得上幾句的朋友,突然低了頭,只為了看「叮咚」兩聲之後,誰又傳來了訊息,實在令人費解。我不能了解的是:開著它、讓它連在網路上,在與我聊天到一半的時候必須「低頭」處理訊息,這件事是否真至關緊要?──我倒不是說,眼前朋友跟我的聊天非常重要,必須全程緊盯著我的眼不能放鬆;但我想,從眼前朋友「低頭」的動作,我感到自己在瞬時之間被冷落與冰凍起來了──我的想法或許比較古板,但對我來說,若朋友低頭處理的並不是至關緊要的大問題,我的確有一種強烈的、不被尊重的感覺。
曾有一個來跟夥計學做麵包的老師,在整個做麵包的過程,智慧型手機片刻不離手。每當做到一個段落,她就立即拍照、上傳,彷彿做得十分投入。當夥計問她:要不要把這些步驟抄起來,回家可以試做時,沒想到原先對做麵包充滿興趣的這位老師,卻認為一點兒都不需要。所以,「學做麵包」的過程一時之間變成了「拍攝製作中的麵包」。除了麵包的美麗外型,就連剛出爐的麵包發生吱吱的聲響──夥計總戲稱這叫「麵包在唱歌」──這位朋友網路上所有的親朋好友,都可以及時看到、聽到。很神奇的高科技,零時差,我必須承認。但我的疑問是:遠方的朋友看到、聽到麵包在唱歌比較重要,還是我們靜靜地看著它唱歌,享受此刻的感動比較重要?我不知道,因為我的智慧的確不高;但我若是那堆正在唱歌的麵包其中一顆,老實說我會生氣。這個源於「不尊重」的低頭舉動,事實上恰恰說明了其背後,對於「活在當下」這件事,有多麼的不在乎!
我媽有支 I-phone 4,是我弟弟送她的母親節禮物。所以她努力學習操作它,加上原有的、使用電腦的技能,如今她成了不折不扣的「低頭(銀髮)族」。我媽大概六十歲之後才碰電腦,如今這些網路互動軟體完全難不倒她,並在她生活中佔了頗重要的分量。對於老人家接觸這個「遲來的科技世界」,並樂在其中,我倒沒有太多苛求;他們是走過苦日子來的,網路上的一切讓她著迷、讓她為此日日充滿期待與精神昂揚,老實說或許是好事。我關切的,只是提醒她要適時休息,別弄得肩頸痠痛、眼睛過度疲勞,如此而已。反正我媽有錢有閒,這些道理我雖偶爾提及,但實在也管不著;但對於身邊朋友或者我的學生,必須花這麼多金錢、時間,在智慧型手機所構築的虛擬世界上,我的容忍度可就低多了。
我知道的事實是,不少朋友或學生會存錢買一支厲害的「智慧型手機」。推究其目的,大多只有一個:不想自外於便利的網路世界,希望「網路在我手,時刻不分離」。因此,我注意到的現象是:朋友、同事們會利用短暫的等紅燈、等人,或者是下課十分鐘時間,用手機看看臉書上的訊息往來──那時,我可能只是一旁無所事事;也可能還沒下課,正力拼最後一分鐘;可能正聚精會神要改完家庭聯絡簿,以便下一節發還學生;也可能正好課堂上對孩子發了脾氣,得利用下課時間抽絲剝繭、了解讓我生氣的事件其來龍去脈;當然,也可能心裡正思索著一件重要的事該如何對人啟口與措詞──總之,我無法跟其他人一樣,有餘力在那短短十分鐘,注意到網路世界的千變萬化。
這一切,並非酸葡萄。事實上,因為擔任學校的網站維護工作,我一天裡已經有許多時間得緊盯著電腦螢幕;工作之餘,我既無氣力、也無眼力與心力,可以再專注地守著瞬息萬變的虛擬世界。所以,對於身邊友朋,或甚至還沒有經濟能力的學生們,擁有這樣一支可以讓自己「不自外於網路世界」的智慧型手機,並隨時把握時間盯著它變化的行為,請原諒我這麼說:除了「炫耀(富)」,對我來說這樣追逐流行的舉動並沒有任何意義。
除了對「尊重」、「活在當下」以及「炫富」等各方面的質疑,我不能忍受「低頭族」的最後一個原因應該是:當一個人低頭流連在自己的網路世界,常常有造成公共危險之虞。在交通、公共安全的範疇裡,由於「低頭」造成的事故,大概不用我多舉例。那麼到底,這樣的行為還真是隨著一代代「智慧型手機」的推陳出新,不只無法抑扼,簡直是方興未艾。
曾有小朋友問我:「老師,你用的是哪一種手機?」彷彿我若說出一種最陽春的機型,會引來孩子譏諷我「落漆」、跟不上時代一般。但我總是誠實的告訴孩子:手機對我的功用很小,家裡也沒有裝設網際網路;我不是不懂得利用網路、利用手機的便利,但在我的生活中,那真的只是小小一環,無足輕重。或許有人覺得我「得了便宜還賣乖」,要不是網路便利,我如何能在此大放厥詞?但我不同意,到底這文章經過了頭腦思辨的歷程,它藉不藉網路發表,並無關宏旨。
在高科技盛行的今天,網路、智慧型手機除了便利,帶給人的恐怕只是使價值更趨於接近、統一化,以及造就了使人更無法認真思辨的單一價值觀;身為老師,這其實也是我對孩子們未來最大的憂慮。當「別人有甚麼,我也要跟進」的想法在腦子裏作祟,孩子們的前程恐怕不可能太有「智慧」。著名的漫畫家朱德庸前陣子幫手機廣告代言,崇尚簡單生活的他卻很感嘆的說:「對我來說,手機和電腦是最泯滅人性的發明,讓人失去溫度。」
是的,重點在溫度。人和人之間的溫度。是哪一個廣告說:「科技始終來自人性」?老實說我深深懷疑。在這個地球暖化程度不斷惡化、在這個已經失去正常溫度的世界裡,我們是有充分理由摒棄這些持續讓人「失溫」的「智慧發明」的;但信不信由你:當我把這篇文章在部落格發表,並藉臉書做了連結之後,一定會得到許多朋友不假思索的「讚」,然而可悲的是,文章本身卻不一定有人肯真心花點兒時間閱讀、思考。加油吧,我們都是失溫嚴重的現代人;除了手機,我們需要讓自己的腦子、自己的心有更上乘的智慧,同時,也急需恢復身為一個人該有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