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30日 星期五

Bon Appetit!!





這段時間,我們嘗試了幾種跟「圓」有關的麵包。



這幾種跟「圓」有關的麵包是:甜甜圈(Donut)、貝果(Bagel)、德國結(Brezel)、德國棒(Laugenstange),以及蛋糕小達人自己發明的「芝麻圓麵包」;這每一種麵包,乖乖,真的都讓人胃口大開!



這回的嘗試,幾種麵包的外表看來已十分上相,就口感來說也進步了。











甜甜圈做了三種口味:第一種是沾糖粉的「傳統甜甜圈」,第二種是「肉鬆內餡多拿滋」,最後一種是淋上巧克力的花式甜甜圈。口感上,因為混了一點兒老麵,所以吃起來還滿紮實有彈性的;甜甜圈的口感因人而異,我自己覺得鬆軟一點兒比較好吃,下一次蛋糕小達人應該會試著讓它蓬鬆一點。不過因為我們沒有放任何人工改良劑,所以這項嘗試基本上還算不錯。我在想,名店 MR. DONUT 賣的花式甜甜圈,真的每一種都賣得很好嗎?對我來說,傳統甜甜圈是最好吃的,所以,或許可以請朋友們建議一下,下回來開發新口味!











第二種圓麵包就是「貝果」啦!這次蛋糕小達人做了三種口味:一種是原味,另一種是原味外灑黑芝麻粒,最後是原味夾巧克力豆;不過這三種大體說來,都是原味的小小變形。這幾個貝果嘗試,我覺得都算成功,尤其內裡的質感偏嫩、偏軟,應該會比較符合台灣一般口味。和甜甜圈不同,就貝果來說,我就喜歡切開來夾東夾西了;我在歐洲看到最多的夾法,就是生菜和起司、火腿,而且弄得層次很豐富,像個大漢堡一般。或許以後可以考慮把這種「貝果堡」,當成是早餐販賣的主力之一。











第三種則是被稱為「德國結」或「辮子麵包」的 Brezel。在德國所吃到的 Brezel 都是很鹹的,表面灑上粗鹽,是一種讓人拿來配啤酒用的麵包。這種麵包為了讓它表面黝黑發亮,必須在麵糰成形之後泡入「鹼水」中;傳說這是從前做 Brezel 的師傅有一回不小心把成糰的麵糰掉入洗地板的清潔劑裡,他撿起來烤了後,竟發現泡過清潔劑的麵包散發獨特香氣,賣相也好,於是有了 Brezel 麵包。



我們為了找這「鹼水」,花了一番功夫:後來在一家食品行找到洗廁所的「鹼片」,老闆聽我們說是要拿來吃,並不敢賣給我們;幾經說明,終於在「吃出人命他不負責」的情況下順利購得。這種鹼片的化學式是 NaOH,也就是氫氧化納,據蛋糕小達人說這些成分在高熱後都會轉化,所以不會有毒;只不過在處理時必須戴手套,以免被強鹼灼傷。所以朋友們可以看到,包括下面的「德國棒」,他都戴了手套工作。











這兩款麵包在給德文老師試吃之後,評價還不壞,尤其「德國棒」的內裡鬆軟,應該較符合在地口味。德國棒雖然不是「圓麵包」,不過所用的麵糰和德國結一樣,所以放在這裡一起講。德國結和德國棒都是在德國容易買到的麵包,它的質地紮實,外表的作工也不花俏,吃一個就可以抵一餐,有一種非常實在的「德國精神」;不過,鹹麵包不見得人人喜愛,所以儘管我覺得這兩種的口感、賣相都很好,到時開店後要怎麼鼓勵一般顧客來嘗試,應該要費一點兒功夫。



最後一種是蛋糕小達人發明的「芝麻圓麵包」,他把圓麵包外表烤得香脆,內裡鬆軟,我自己很喜歡。不過,幫我試吃的同事覺得,放到第二天,表皮就顯得太過堅韌難咬,這部分以後可能得要調整。一般家庭因為不見得如我們,麵包在食用之前會先噴水烤過,往往出爐之後口感不錯的麵包,第二天若沒處理,會變得乾燥難吞。所以,在不加人工改良劑的前提下,這款麵包的口感必須再研究研究。



肚子餓了嗎?去買幾個圓麵包來吃吧!Julia Child 說的:祝您胃口大開,Bon Appetit!
















2010年7月26日 星期一

返景入深林





上週四我們到阿里山去玩了!



說來慚愧,住在台灣,這才只是我第二次造訪阿里山,距離上一次大學時代和同學來看日出,已是整整 21 年前的事兒;而這個聞名中外、讓對岸「阿六仔」們趨之若鶩的台灣名勝,蛋糕小達人卻從來沒來過,這可是他第一次造訪。



溫度很低,夏日均溫從攝氏 11~19 度,我第一次覺得穿背心太單薄了!











若去除人工部分,只單純享受著夏日清涼,不特別注意看周邊觀光客的話,這兒還真有幾分德國南部鄉下的感覺。我記得幾年前,我們從薩爾茲堡(Salzburg)坐火車越過德奧邊境,到達德國南部的柏徹斯加登(Berchtesgarten)和國王湖(Königssee),當時的氣溫、陽光、小溪與綠樹,就是眼前這樣子。不過越往阿里山森林小徑裡走去,就有越多原生植物、青苔與蕨類所組成的原始林相,那是台灣山林最美麗而獨特的氛圍,也是國外其他地方比不上的。















走到姊妹潭,山林中自然形成的小湖,讓人感到神清氣爽。我想到幾年前,帶爸媽到日本皇室夏日的度假聖地輕井澤,那兒的小湖,就找得到這種夏日清涼。不過,我告訴身邊的蛋糕小達人,姊妹潭看來一點兒都不輸給輕井澤,而且周圍一切更顯得渾然天成。唯一令人遺憾的是,身邊一批又一批的大陸同胞,不知道是無法領略「幽靜」的深刻意涵,還是興奮於眼前的美景;除了拉高嗓門兒的對談與怪叫,似乎變不出其他把戲,可惜了這片可以靜心呼吸、緩步賞玩的深林美景。















走到神木區下起了大雨,只好把相機收起來。二十年前我和大學同學來這裡,只曉得看日出雲海,並沒有刻意拜訪神木群;今日再來,月曆與畫片上那棵三千高齡的指標神木,早已因天災侵襲,倒塌臥地多年。我們也注意到,所有神木區的神木們,最年輕的都有八百歲;八百年,這似乎是個將樹木列入高齡的基本門檻。除了編號列管的神木頗有看頭,其實神木底下的生態也很原始而豐富,值得靜靜駐足欣賞。



整個森林小徑,看得出是經過一番維修的,而步道兩旁也保持得很乾淨,比起台灣其他風景區,這可算是個很不錯的進步;不過,仔細看道旁的標示,除了原有的中、英、日文,現還多了一行簡體中文,乖乖,我以前怎麼從不覺得政府對我們自己的遊客如此貼心?印象所及,在歐洲許多地方看到的中文導覽手冊或旅遊說明,並不全然是簡體版;只有繁體中文而無簡體版本的地方,也所在多有,可見台灣政府在文字解說上所下的功夫,真是體貼而令人敬佩!















回程我們從台 18 線轉台 21 線,繞道鹿林山、塔塔加,直接進入南投縣境的信義、水里回到南投市。不過,台 21 線全線目前殘破不堪,整條公路修修補補的路段非常多,許多落石路段很危險;而因幾次天災所流失或改道的路段也不計其數,要全線恢復成可以安然騎單車的景況,可能還有得等。修路工人頗為辛苦,在如此孤高的山林間工作,除了高度的危險與深沉的寂寞,看來別無其他。



接近同富村,要轉到神木村的大橋上,整個溪谷滿滿的土石流痕跡,寬達兩公里,配合山雨欲來的烏雲密布,讓我們嚇了一大跳!通往神木村的道路,看來只剩一小條臨時鋪成的柏油小道,也大概隨時會有被土石淹沒的危險。河道上滿滿的都是石頭,想到這些石頭在大雨來時會和溪水一樣流動,不禁令人心驚膽跳。車過水里、名間,身邊回復了正常的壓力與溫度,而車窗外的雨還是淅瀝淅瀝下個不停。



王維《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每一個美麗而原始的山林,應該都像詩中所說的這樣吧──偶聞人語,餘暉返照;密林空山,悠影深深──我們的國土上有多少這樣美麗的山林?美麗的山林給了我們一場身心舒暢的饗宴,而我們可以還給這片森林什麼呢?




















2010年7月24日 星期六

追趕明天





最近看了一些書,運氣很好地,幾本好書令人印象深刻。



日本高僧河口慧海的《西藏旅行記》,除了作者過人的毅力與勇氣撼動人心,也讓人一窺百年前西藏鎖國背後的真貌;今夏的新書《在巴格達遇見珍‧奧斯汀》,藉兩位女性──BBC 記者與巴格達英國文學教授──長達數年書信往返,真實呈現美國入侵伊拉克後的戰地風貌,與兩位作者間的動人情誼;《我在法國的歲月--茱莉雅‧柴爾德回憶錄》,讓人跟著一代名廚的腳步,回顧她生命裡最鍾愛的法國歲月。



幾本書的共同點:傳記、真實故事,以及一段段困頓人生裡掙扎與奮鬥的勇氣──不知從何時起,這樣的書總能深深抓住我的心。







我從前所認識的西藏,總是透過離我們最近的十四世達賴喇嘛,不管是從他的傳記、書籍、經歷、新聞,乃至所有圍繞著他所發展的歷史與政治情勢;不過,西藏是個表面單純,實際上不管是地理、歷史與政經發展都太複雜詭譎的地方,透過一個非漢非藏的「外國」作者觀點,頗能中肯而平靜地敘述西藏關於宗教與非關宗教的一切。



值得一提的是譯者吳繼文,他譯筆流暢、文采便給,許多翻譯上必須為讀者留意並納入的宗教、史地背景,都能透過他的譯筆妥善鋪陳,為單純的故事增色許多。
市面上有許多關於西藏旅行、攝影的紀錄與書寫,美則美矣,但都不夠深厚;河口花了幾年時間,從日本搭船抵達印度,一步步深入尼泊爾與西藏的雪山荒原,一個人孤獨揹著幾十公斤的家當,硬闖當時戒備森嚴的高原鎖國。其中所遇之苦,不管是肉身或精神上的,甚至是路途中屢屢危及生命的事件,全都臣服在心中一股對宗教修行無盡追求的熱情上。



這樣的書寫,不只是用生命血淚換來的;其書寫之當下與今日我們閱讀的過程間,修行之真意已然彰顯。說到翻譯,吳繼文的譯筆不在話下,而《在巴格達遇見珍‧奧斯汀》的譯者麥慧芬同樣出色;我認為,當原著外語的語法、構句及詞序,經過翻譯者的消化,已消弭不見蹤跡;取而代之的是中文慣用的語法、詞序與腔調,再加上一點不過份誇張的文采與修飾,就會是最妥貼的譯文。







《西藏旅行記》書裡,有幾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畫面。一次是河口買來替自己馱行李的兩頭羊,被途中野驢所驚,竟掙脫而逃!那是個冰雪與荒漠交織的高地:「我趕忙去追羊,可越追羊跑得越快,在寬闊的草原上繞圈子,我根本追不上,而野驢在這種情況下跑得更起勁,兩頭羊也因此停不下來。我累得幾乎快倒下,可是又不能就此放棄,把手杖一丟,拼命追趕起來;當然還是抓不到。我倒地大喘,讓羊跑個痛快;羊若逃跑了,我的食物也跟著沒有了。我靜靜看著這個荒謬的場面,野驢和羊也停下腳步靜觀其變。想想是我不好,亂跑亂追,羊當然要逃。追瘋子的人自己也像個瘋子,實在太可笑了……」(上冊,頁148)



一整段追羊的過程,細細體會充滿禪意;然而,所有的家當都在羊的身上,一旦追不到羊,高原入夜後即性命交關之時。然而,等到度過萬難、到達途中某個朝聖之地,河口卻又自在地說了:「身處這樣一個神聖的場所,頓覺所有飢餓乾渴之難、渡河瀕死之難、雪峰凍死之難、重荷負載之難、荒野獨行之難、身疲腳傷之難等,都一應為此靈水滌除淨盡,整個人感到無比空靈自在,彷彿達到了忘我之境。」(上冊,頁154)



終於,千辛萬苦到了拉薩,這個耿直的日本僧侶對於藏地小沙彌無止盡地背誦經書不以為然,並板起臉品評傳統西藏教育:「除了流行體罰外,詈罵也是通用的手段:罵小孩是畜生、豬、乞丐、惡鬼、驢子、吃父母肉的狗等等難聽得不得了的話,以這種方式教育出來的孩子,長大了對別人講話也就是這種德行,好像沒受過教育那樣。」(下冊,頁442)這是河口 1905 年左右對西藏教育的針貶,放諸今日仍謂一針見血。



最後,他日本人的身分曝光,逃離西藏的過程亦精采逼人;途中他遇到嗜錢如命卻又迎上欺下的地方官員:「……他的樣子實在教人厭惡,一開始向我耍威風,語氣傲慢得不得了,可是當我透露了身分,態度卻馬上丕變,那種前倨後恭的樣子令我大開眼界。」於是他下了一個結論:「我認為不管在哪個國家,一個對下面作威作福的人,一定對上面極盡諂媚之能事,而諂媚上級的人也一定是對下面頤指氣使的人。我眼前就有這麼一個。」(下冊,頁644)







《在巴格達遇見珍奧斯汀》兩位作者,因為一場電話訪問而結識,進而透過電子信件魚雁往返長達數年,培養了真摯而無私的友誼。兩個人的生活背景大相逕庭:碧‧羅拉特(Bee Rowlatt)生活在新聞工作令人緊張忙碌的大都會倫敦,回到家還需全心照顧三名幼女;而梅‧維特維特(May Witwit)則是個擁有高知識、高自主性的女子,卻偏偏在戰後的家鄉伊拉克,教授與身邊情境天差地遠的英國古典文學。



其實,故事與對話的張力就從這裡來;而書信內容雖瑣碎,卻有許多精采的討論,內容包羅萬象。從倫敦來的信:「讓人之所以為人的,正是這些小小的儀式,譬如泡茶。對我而言,泡茶代表著自己當母親的混亂時期;我有一定的泡茶方式,而且一定要用完美杯,當茶還熱氣騰騰但已經不再沸滾時,深深吸一口氣,低下頭,讓熱氣輕輕蒸著臉。(這時候絕對不可以讓任何事情分心,因為猛一回神,茶就冷了。)但身為難民,這些小儀式一定有更大的象徵意義,代表實實在在擁有了自己的空間。」(頁130)



書信內容繞著生活轉,只不過一是太平時代的生活點滴,一是戰時慌亂的心情紀錄,兩相對照與情感交織,牢牢捉住讀者對生命最體貼的觸感。在一次危及健康的小意外發生後,來自巴格達的鼓勵信:「感謝老天爺你現在一切無恙。我真的覺得你應該把腳步放慢一點,否則我們不可能真正捕捉到生命的美麗。人生永遠都有明天要去追趕,也永遠都有明天可以讓我們去做需要做的事。」(頁296)這是來自戰地,饒富禪意之聲。







談到工作,來自倫敦的碧:「日復一日,工作定義出我們存在的意義,況且我也必須承認,自己不工作時,自尊會受到影響。像沒上班那段時間,在一天終了時,儘管我洗了一堆衣服、為每個人準備了美味的菜餚、照顧了愛爾莎、整理了沒完沒了的家務,但沒有人會覺得那有什麼了不起;如果我在工作,追著重大的新聞跑、跟編輯爭執,卻可以拿來對賈斯汀或朋友小小吹噓一番。」話鋒一轉,那屬於嬌弱依人的一面隨即顯露:「然而就算上述的情況都是事實,但我知道,許多女人沒有愛的生活、也沒有家,因為她們的日子幾乎都被工作佔據。在長長的一天結束後,僅僅只是坐下來跟一個在乎你的感覺、在乎你說的話的人聊聊天,梅,那就是世界上所有的職業、學位、成功與地位都無法帶來的滿足。」(頁60)



透過書信與求助「國際援助難民學這委員會」(CARA)的努力,在兩人通信多年後,碧成功營救了梅與其夫婿,使她得以持留學生簽證尋求英國政府的庇護;然而,縱使活在充滿苦難且危險的國家,一旦要離開談何容易?伊拉克走過兩伊戰爭、入侵科威特、波灣戰爭、海珊垮台、美軍進駐等等重大歷史事件,早已不是那個兩河流域、盛產石油所孕育出來的文明與富強國度,梅說:「也許離開我們居住與深愛的地方、國家,正是眼淚背後的理由。英國一直是我心中平靜生活,遠離所有暴力、騷擾與惱怒事情的夢幻之地,但是我們難道不是那些暴力、騷擾與惱怒事情的一部分嗎?這些年來遭到殺害的人不是我們的朋友、親人與同胞嗎?」(頁288)這樣的體會,頗值得活在承平之世的我們深刻咀嚼。







《我在法國的歲月--茱莉雅‧柴爾德回憶錄》是一本看似輕鬆,卻意義重大的書,名廚茱莉雅‧柴爾德用一種表面輕鬆愜意的語調,卻十足嚴謹的態度,將她精采的一生,誠懇而無私地展現在世人眼前。二次戰後,她隨著擔任外交工作的夫婿出使法國,先在巴黎渡過愉快的幾年;也在這期間進入藍帶學院學習烹飪,從此她的生命與終身的志業「烹飪」緊密地合而為一。後來,他隨夫婿轉至馬賽、德國、挪威,於是旅行、烹飪、工作、適應生活,成為中年之後生活的基調。



我喜歡她對旅行的看法:「我和保羅都喜愛以緩慢的速度旅遊。他總是知道各式各樣的事,總會發現暗藏的奇景、注意到古老的牆或當地的氣味。」(頁81)然而旅途的困頓、搬遷的勞累,也讓她體會生命的意義,她說:「我倆都同意,旅遊是一種試煉,如果我們能善加利用旅途中無可避免的紊亂與新發現,必定能有驚無險地安然度過後半生。」(頁14)夫婿的外交官生涯成就了她的烹飪事業,而從她烹飪的嚴謹態度裡,也找得到外交生活中蘊藏的踏實與驚喜。







我亦喜歡她對法國人的深刻觀察與評論:「法國人對人際互動十分敏感,且深信要享受就要先付出。如果一個觀光客懷著即將受騙的心情走向一個攤販,小販會感覺得出,並且會順從你的心情,乖乖地加以欺騙。但假使法國人發現有個觀光客歡欣雀躍地走進他的商店,且對他所販售的商品抱持真誠的興趣,法國人就會如花朵般打開心房。」(頁66)



然而法國人有固執倨傲的一面:「美國專家向法國人提出如何「提高生產力與利潤」的「有益」建議時,大半法國人的反應是聳聳肩,彷彿意味著:「你的想法確實很有意思,但我們目前狀況挺好的,大夥兒生活都過得去,沒有人得潰瘍,我有時間研究巴爾札克,我的工頭種梨子樹種得很開心。坦白說,我們並不想採納你的建議。」(頁88)這一小段觀察入微,語氣生動。



茱莉雅精采的大半生圍繞著法國,她享高壽,晚年隨著摯友與丈夫、親人相繼凋零,終於使她不得不揮別這片土地,書末她這樣懷念法國:「我努力想留住心中的印象,但一如試圖挽留夢境般徒勞而無望。但沒有關係。法國是我精神上的故鄉,它已成了我的一部分,我也成了它的一部分,我們永恆地密不可分。」(頁277)







最重要的,關於「烹飪」呢?一道一道的好菜在書中飄香,讀者卻屢屢從她對烹飪的理解中,見識生命的真義:「麵包的成分都是一樣的:麵粉、酵母粉、水和鹽。但問題在於這些簡單成分的組合可以有千百種方法。我們發現每一個小細節都非常重要--酵母的新鮮與否、麵粉的種類、發酵的時間、揉麵團的方法、烤箱的熱度與溼度,甚至天氣都會有影響。」(頁233)進一步她說:「烹飪的樂趣和秘訣之一就在於學習如何在東西出錯時妙手回春,而其中一門課就是要學習在問題回天乏術時笑著承受失敗。」(頁223)



這位名聞全球的大廚這樣結論:「沒有人生來就是個好廚師,人人都要邊做邊學。這是我給天下人永恆不變的忠告:學習烹飪的方法是--嘗試新的食譜,從錯誤中學習,不要害怕,最重要的是,要樂在其中!」(頁274)很不捨地看到尾聲,友朋親人逐一凋零,大廚絢爛的生活回歸平靜;書末,她這樣終結自己努力半生的事業:「兢兢業業的態度能成就驚人的美味、一頓徹底令人滿意的餐點,說不定還能成為某人一生的轉捩點。一九四八年十一月,我初到法國的那一天在皇冠餐廳所吃的香煎鰈魚就是這樣的一種轉捩點,是前所未有的頓悟。在那一頓齒頰留香的午餐之後,我不曾喪失那頓午餐所啟發的驚奇與興奮。」(頁278)











推薦這三本好書:

《西藏旅行記》(上、下冊),馬可孛羅文化出版。

《在巴格達遇見珍‧奧斯汀》,商周文化出版。

《我在法國的歲月--茱莉雅‧柴爾德回憶錄》,台灣商務印書館出版。












2010年7月19日 星期一

美好的夏日傍晚





今天我們利用難得的休假日,去了一趟王功漁火碼頭。



這地方幾年前我來過,當時感覺荒涼而蕭條,市街上那些賣蚵仔小吃的攤子,也舊舊髒髒引不起人興趣;不過,經過文化旅遊相關單位的社區再造後,這裡的公共建設看來頗有質感,聽蛋糕小達人說某些海邊的木屋、景觀橋梁,還登上了建築雜誌。真希望這樣的改變,能讓當地蚵農的生活實質得到改善,也讓在地人與外來遊客都能一起提昇休閒遊憩的視界。



傍晚六點,整個碼頭人少了,微風拂面而來,十分適合散步。











唸大學的時候,我常往七股海邊跑,有時就近到安平;唸研究所的時候住在淡水後山,只要一登高便有海景可看;當兵的時候,我是基隆港邊的運輸軍官,每天吹的都是鹹鹹的海風──可能對我這種在南投山間長大的小孩來說,海邊有一種奇妙而未知的吸引力。所以當看到海岸線能被政府、民眾好好保護,會覺得開心;相對的,看到海邊的漏油事件頻傳、珊瑚死亡、白海豚失去家園,會感到莫名的傷感。











台灣有很好、很美的海岸線,不管是東部雄偉壯麗的陡峭沿岸,或是西部綿長無盡的沙岸。但願在可見的將來,大家的環境意識更加健全,可以督促政府做更多對環境有益的維護工作。王功漁港在七月底會有一個漁火節,看來是以推銷蚵仔、放煙火為主題;此刻在燈塔四周,環境佈置得不錯,有個台灣燈塔發展史的小展覽,也有蚵藝文化的陳列。我在燈塔史展覽的四周晃了一圈,才知道原來這個「王功燈塔」(正式名稱叫做「芳苑燈塔」)是全台灣建築年代最晚、高度最高的燈塔。











最近位於台中的「高美溼地」被遊客擅闖,還被當成藝人拍 MV 的場地,讓我們看得瞠目結舌。原來 MV 畫面中美好的景象,竟來自一片受保育的溼地;這後面潛藏的,是不守法、不尊重動植物平權、缺少正確生態觀,以及「只要我喜歡就可以」的錯誤環境觀。真要喚起大眾這樣的環境關懷意識,也許還要很久;不過,有幸如我們能在美好的夏日傍晚來這兒吹吹風、散散步的人,或許會更清楚,保護環境的必要和美好。














更多關於「王功漁火碼頭」的照片請點我















2010年7月15日 星期四

今天你給幾顆星?





聞到麵包香了嗎?



為了小麵包店的準備,五月的時候我們添購了新烤箱,是一個比較高級的家庭式烤箱,但還不到可以「營業」的等級;七月初,我們又添購了攪拌機,也是中型機種,不過這兩項基本工具就足以讓蛋糕小達人好好練習與試作。接下來,等存夠錢,大烤箱、大攪拌機、發酵箱以及大冰箱等陸續購齊,小店的開張就有眉目了!



先讓朋友們瞧瞧這陣子試作的成果。











這部新烤箱和攪拌機的加入,使蛋糕小達人一個多月來相當興奮;雖說距離正式營業還有一段距離,但已經比較可以控制試做的水準,因此他也做了許多不同以往的嘗試。他做麵包的時候,我通常都在旁邊看電視、讀德文,或者看小說,並不太幫忙;我的理由是,以後他得獨當一面,沒有我在旁邊,他一樣要應付所有大小事,所以我得讓他早點兒習慣。



那我以後要幹嘛?我當然是老闆啊(><)!老闆的任務是負責與客人聊天、說笑,還有收錢,當然!想一想,要扣掉房貸、保險、日常開銷,從每個月固定的薪水裡勻出一點一點來圓夢,說實在我這老闆也當得不輕鬆啊!不過,感覺上夢想是比從前更近了一些--至少比起去年中秋節,用兩三台舊烤箱賣月餅時,是近了許多--相信我,不只麵包、蛋糕會漸臻完美,今年的月餅也保證會有更好、更穩定的品質!











來看看這段時間試作的成果與我們的自評:評價「五顆星」者為滿分、無可挑剔;「四顆星」為不錯、具職業水準,離成功已不遠;「三顆星」是中等水準、勉強可以魚目混珠,騙騙外行人;「兩顆星」則還無法販售,非得閉關努力、努力,再努力不可;至於「一顆星」,那就算是烤壞了,只能認命把場地清一清、直接去櫃檯領便當,什麼都不需要再多說。



蛋糕小達人第一種練習的是「地瓜土司」。家裡一直有地瓜,所以他混合了天然酵母,做了自己發明的「地瓜土司」。這土司吃起來內裡算嫩、也很順口,但注意到沒?上圖成品的邊邊太過「剛直」,這表示它已發過頭、麵團在土司模裡撐得太厲害,以至於造脫模之後,造成太堅韌的口感。總之,「地瓜土司」的評價是「兩顆星」,必須好好再努力!







第二種是「葡式蛋塔」,這項做得相當不錯,可獲「四顆星」。尤其甜度較低、較不油,卻香嫩滑口,可算是它的優點。蛋糕小達人覺得 KFC 賣的比他做的好吃些,但較油、較甜,所以 KFC 暫時以「半顆星」領先本小店。第三種是「烤布丁」,我自己覺得也不錯,應該也能得到「四顆星」。比較厲害的是,它甜度不高、焦糖做得很純正,而且幾乎沒有蛋腥味,本小店老闆對這項產品寄予厚望。







第四種是奧地利小餐包,Kaisersemmel,凱撒森梅爾。我們 2006 年夏天在奧地利旅行時,由於天天吃,深深愛上了它。不過這款小餐包上通常會灑一點點罌粟粒(或就只是原味不撒東西),而我們沒有罌粟,就用芝麻取代。這款我們鍾愛的小麵包,蛋糕小達人給了三顆星,缺點是太過蓬鬆、不夠紮實,離我們在奧地利各地所吃到的,有一點落差。而我在想,較紮實的口感或許在台灣市場不易討好,這是以後這項產品發展的小小隱憂。







第五種是口感紮實的「肉鬆餐包」,這款麵包說來有點荒唐,是本來要做土司那個麵團裡的酵母死掉,後來又用其他方法「救」回來後所烤成的。可是說也奇怪,一個瀕臨失敗的嘗試之作,嚐起來竟還不壞,我們覺得可以獲「三顆星」:它紮實的內裡、口感奇佳,而外形也不賴;不過畢竟是誤打誤撞之作,所以分數不能太高,要留些努力的空間。



第六種是法國棍子麵包,這項很慘,只有兩顆星。剛出爐的時候還算外脆內軟、香氣襲人,不過數小時過後,就失去了原有的風味。萬一買家沒有烤箱,毫無方法可讓它恢復接近剛出爐的品質,根本會覺得難以下嚥!所以這一款法國棍子,還不及格,要好好思量、多多試做,找出影響口感的關鍵點才行!







第七種是台式麵包「墨西哥」,我自己覺得非常好吃,應該值得四顆星。首先它的外皮酥脆、甜而不膩,而內裡的鬆軟也令人驚艷!我一位同事試吃完,雖然說不出專業的評語,但覺得它比市面上所賣的「實在」很多,這一點很令人興奮--至少蛋糕小達人自己挺高興!而下圖的第八種嘗試,是把墨西哥切開,裝入「奶露」,變成「墨西哥奶露麵包」。不過,這一項功敗垂成,因為奶露太甜、太多,讓我這個「奶露迷」都感到膩口,所以只有三顆星。







最後一種是中式麵點「蔥油餅」。我自己覺得挺專業的,不管蔥的調味或燙麵,蛋糕小達人都有板有眼,本來應該可以得到四顆星;然而當他做了一堆之後,才發現有大有小,有外型完美、卻也有相當程度破損者,所以要為品質不穩定扣一顆星。至於我自己的感覺,太油膩是個大缺點,但蛋糕小達人覺得油一點,煎起來比較好吃--這一點,老闆與夥計的共識距離尚遠,還得細細討論。



本回的試做試吃先就此打住,以上九項產品,平均 3.1 顆星,算是差強人意;等下回多累積一些成果,再向大家報告新進度,且拭目以待。朋友們或許也可以開單點個菜,考考蛋糕小達人,讓他多點磨練的機會;若想加入試吃的行列,麻煩私下與老闆聯絡,我會盡量滿足您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