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因為客人的指定,我們發展出幾種新麵包。
這幾種新麵包都算是健康取向的,它們是「葡萄乾法國麵包」、「蜂蜜核桃法國麵包」、「南瓜子法國麵包」、「輕裸麥麵包」,以及營養的「法式牛奶哈斯麵包」。
看新聞說近日麵粉和砂糖、奶油齊聲喊漲,我們確實也感受到這樣的壓力;可喜的是,我們這些天然發酵的法國麵包既不含油也不含糖,除了幫我們自己省一點點成本,也讓大家吃起來更健康。
我是一個不敢吃葡萄乾的人,但是產品做好之後,我有切一小塊、去除葡萄乾,然後捏著鼻子試吃一下麵包體(沒辦法,我是老闆,這是我該做的管控);試吃結果還真不錯,我相信喜歡吃葡萄乾的人應該會很喜歡。在試的過程中,蛋糕小達人本來擔心葡萄乾的水分會影響麵包體的口感,後來發現其實它們融合得很不錯,我們是多慮了。這個嘗試也讓我想到,葡萄乾可以替代成蔓越莓、桂圓(據說桂圓好像是吳寶春研發的,呵呵~~)或者其他種類的葡萄乾,如果有人訂其他果乾,我們應該廣泛來試試。
接著是「蜂蜜核桃麵包」,嚴格來說這不是新嘗試,因為之前就曾經試做過;不過前幾天這一批,我覺得頗具水準、火侯極佳,整個麵糰口感極好,而且聞起來充滿濃濃的蜂蜜香。最重要的是,這回我們開發了體積較大的大圓球,整個烤起來的感覺不管賣相或口感,都比以前更有進步。蜂蜜是一種能讓麵團保濕的東西,我們的蜂蜜核桃可以聞得到蜂蜜香,嚐起來卻沒有膩人的甜味,我自己很喜歡這樣的感覺。
說到蜂蜜核桃麵包,記得有一回我們核桃不夠了,所以混了一些胡桃,結果竟然也不錯,可見這也是一個可以客製化的產品。也因此,當德文老師提到她想吃在德國最常吃到的「南瓜子麵包」時,我們就順勢把蜂蜜核桃裡的堅果部分改用南瓜子,蜂蜜成份則維持不變;結果也很順口好吃,看來蜂蜜和堅果類的確很搭。在做的過程中,剩下一些小麵糰,蛋糕小達人挖了一球「卡夫乳酪」,試做了幾個內含乳酪的小圓球,嚐起來也頗美味,可惜被我們吃完,沒有留下照片,這個「乳酪小圓球」應該可以列為下一波的嚐試。
在整個試做過程中,除了基本的「法國麵包粉」,我們其實也做了許多添加「裸麥粉」的嚐試。裸麥(rye),字典查到的意思是黑麥或大麥,但我想這其中應該有一些小小的差異。我在德國旅行時,發現德國人酷愛裸麥,而且越往北德,麵包裡添加裸麥的成份越高,甚至有百分之百、幾近黑褐色的全裸麥麵包;不過對我這個東方人來說,百分之百的裸麥無法發酵,口感硬得讓我無法吞嚥。蛋糕小達人試做時,只用 20% 裸麥,取其香氣,我覺得非常剛好,咬一口麵包就能聞到裸麥香;至於它的口感則比較密實,因為比起小麥粉(麵粉),裸麥粉是發不起來的,所以能維持較密實的口感。
最後一批新嚐試的麵包是給安親班小朋友的點心「法式牛奶哈斯」,它雖然是一種法式麵包,不過裡面卻是鬆軟的,原因是「蛋黃」有效發揮了軟化的效果;而哈斯麵包不加水,水份全由牛奶取代,中間則擠上一條自製的奶露增添風味。這批牛奶哈斯供應給我研究所同學所開設的安親班,由於同學十分在乎安親班點心的品質,但有限的預算又買不到像樣的麵包,所以蛋糕小達人接下這個任務,每個星期研發一種適合小朋友,營養又好吃的麵包。值得一提的是,這些給小朋友吃的麵包,仍然全由老麵發酵,不添加改良劑;有時看到新聞報導中大家趨之若鶩的軟麵包,會有點憂心:要做出軟麵包並不難,但其中的人工添加物,卻也這樣悄悄地進了消費者的肚子。
好早之前有一本童書叫做「等待花盛開」(Waiting for flowers),等待一朵花的盛開絕對是漫長且耗費時間的;有了廚房之後,我們天天都在等待麵包出爐,君不知,等待麵包出爐的過程比起等待一朵花不遑多讓,有時更是艱辛難熬,只要過程中有一個小變因出了問題,結果往往差之千里。可是等待麵包是喜悅的:它像是一個充滿心血結晶的藝術品,卻又是一個能滿足視覺、味覺的基本糧食;當空氣中充滿了麵包香,它便搖身一變,如一朵花兒盛開般,繞樑餘韻,讓人沉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