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pfhoch
2013年8月25日 星期日
ㄅㄨㄅㄨ環德(15):紐倫堡名車手
「紐倫堡名『車』手」?是的,你沒看錯。這可不是華格納歌劇《紐倫堡名歌手》(Die Meistersinger von Nuernberg) 的山寨版,而是今年夏天在德國東部大城紐倫堡 (Nuernberg),真實上演的精彩刺激消暑大戲!
7月10號這天下午,我們離開慕尼黑 (Muenchen) 往北,來到當年希特勒發跡、以及戰後因大審戰犯聞名的古城「紐倫堡」。可能天氣太熱了,找旅館又一路不順,讓我們頗感心浮氣躁。旅行至此,其實我們都有點兒疲憊了,一路上風景美則美矣,但每天必須面對高昂的旅費、陌生的交通,同樣的模式平靜地天天上演,大夥兒心裡頭總覺得少了那麼一點兒刺激、有趣的感覺。
顧肇森在《張偉》這個短篇裡的感嘆:「若是張偉一點問題也沒有,金玉良言如『甘瓜苦蒂,物無全美』根本便是廢話。然而人生往往像是一場缺乏想像力的三幕劇。第二幕必然的得製造些高潮,有些衝突,或是有個看來如何也打不開的死結。」別緊張──我們的旅行既沒衝突,也沒甚麼打不開的死結,只不過就在這個慵懶悶熱的午後,我們共同參與了一場「紐倫堡名車手」的演出,成為這回旅行的最高潮,讓我們永生難忘。
話說我們的賓士車從高速公路匯入紐倫堡市郊時,天氣異常燠熱。陽光燦燦然的午後四點,找旅館,雖是首要目標,但想到這座歷史名城的物價可能之高昂,四人有志一同,覺得該到超市裡買辦買辦,好平衡一下開銷。車在市郊一座大賣場前停了下來,原以為是個大型超市,可以好好逛逛,沒想到卻是一個像「特力屋」與「IKEA」的家具生活用品量販店,且好幾家店連成一個購物城,規模不小,裡頭的貨物品質也挺不錯,就是價格仍然不斐。
在大賣場裡吹吹冷氣閒逛街,讓大家的精神能稍稍提振,但正事兒卻毫無著落:便宜的旅館、買晚餐食物的超市,連個影兒也沒有。離開賣場,在這個市郊的新興道路上繞來繞去,沒甚麼像樣的旅館──Vivian和我詢問了一家死氣沉沉、一進門就見兩台垃圾子車擋路的小旅館,裡頭陰暗的氛圍、撲鼻的臭味,令人作噁。最後,我們決定直接進入市區,碰碰運氣。說巧不巧,車一進市區,旅館馬上迎面而來,可惜早已客滿。櫃台小姐好心地幫我們連絡了幾家附近的旅館,印了幾張地圖,讓我們重燃一線希望。
車走沒幾步,乖乖,超市也出現了!且不同於一路上看慣的連鎖超市,這是間燈光美、氣氛佳的「有機超市」,我們立即停車,進入店裡尋寶去!紐倫堡除去輝煌的歷史,也是德國有名的玩具工藝城;而據說有名的電信公司西門子 (Siemens),也在此初露頭角。不過,我印象所及,卻全是吃的:Lebkuchen薑餅蛋糕、紐倫堡香腸,還有大教堂前的露天市集。回到有機超市裡:這兒的物價明顯偏貴,四人晃來晃去,沒發現甚麼寶;幾分鐘後,快速採買完畢,提著食物走出超市,我們魚貫上了車;然而,就在Hubert老師發動了賓士車之後……
這位開了一天的車,精神略顯疲憊的Hubert老師,根據GPS的路徑指示,冷不防且帥氣地來了個大迴轉。眼下我們所走的馬路,是在德國很常見,由路面電車軌道與平面道路混合交錯的;迴轉,除非有號誌的指示,根據我們開車這段時間以來的觀察,一般說來應該是被禁止的。但你知道,這會兒大家實在是累了,路上車子甚少,若往前開去,手上的GPS又不知道要帶我們走多少冤枉路;於是,Hubert老師當機立斷,即使略顯疲態,仍充滿能量地將車做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迴轉。
說時遲、那時快,就在我們的名貴賓士車尚未迴轉到位之際,車後頭一輛路面電車竟疾駛而來!這時,天空忽然閃過一道金光,細看卻是晴天霹靂,而時空,彷彿頓時凝結──就在我們要被電車狠狠撞上與成功脫困的三秒鐘之內──夥計、我以及Vivian老師,完全在一種過度驚恐與短暫失憶的情況下,沒有遺憾與任何懸念地,將魂魄徹徹底底丟出了身體之外!
長長、長長的三秒鐘過後……只見電車緊急煞車、鐵軌冒出了團團白煙,臉上驚恐表情不下於我們的電車司機,大概經歷了他開電車以來最刺激的景象……那麼,一秒鐘之前才意氣風發,帥氣來個大迴轉的Hubert老師呢……是的,他人還在車上──他的手,握緊了方向盤,他的右腳,踩緊了油門──並帶著我們,幸運地從電車車頭之前頭迴轉成功,賓士車迅雷不及掩耳地鑽入了對向車道!
真是老天保佑!幸好當時對向車道沒有後車追撞、幸好路面電車安然無恙沒有翻車、幸好 Hubert老師沒有失速衝撞路旁民宅!漫長的五分鐘之後,也就是在那整輛路面電車的乘客,與賓士車上的三位乘客發抖著、漸漸甦醒與回神之際,Hubert老師一躍成了今夏德意志暑期清涼賀歲強檔鉅片:「紐倫堡名車手」的第一男主角!而表情驚詫、扭曲、傳神,九死一生,坐在男主角身邊,發起抖、張開口來毫不做作,一點兒沒有扭捏作態的三位男女配角,全都因賣力演出,讓平靜的紐倫堡街頭,再現夏日高潮!
顧肇森說得沒錯,「第二幕必然的得製造些高潮」,只是,這高潮,讓往下本文將要敘述的紐倫堡美景相形失色 (你是否想問:這文章還需要繼續寫、還有其他「可看性」嗎?);讓電車司機毛骨悚然、精神為之亢奮 (假設當時他正想在慵懶的午後打個小盹兒);也讓我等三位男女配角,回到一早起床時的精神奕奕、絲毫不敢怠慢;至於這高潮,是否讓男主角本人感到人生海海、從此生命產生甚麼樣的微妙變化呢?呃……我不知道,但能把「紐倫堡大審判」演成「紐倫堡大迴轉」, 實在不能不佩服大夥兒爐火純青的演技,以及一路上培養的好默契啊!
「大迴轉之車下驚魂」後不久,我們找到城區一家便宜旅館,但我實在累了,所以沒有加入三位夥伴傍晚的城區遊逛,獨自留在旅館裡寫文章。旅程已過大半,我的遊記卻還停在黑森林裡,這讓我無論如何有點兒緊張。四年前來德國騎車,每天我會空出四到五個小時紀錄行程,並立即放到部落格上;當時每天的平均里程大約是90公里,騎車在外的時間總有八、九小時,旅行的步調可謂十分緊湊。這趟來,或許真是老了,當所有外在條件均優於騎車旅行,文字的產能卻低了。文字對我太重要,它是旅行的一環,沒有足夠的時間思考與紀錄,讓旅行有種未完成之感。
言歸正傳。從主城堡的看台,俯瞰紐倫堡市區,夕陽下,城市的建築擁擠雜沓,呈現溫暖而古樸的暗紅黃色系;縱橫交錯的老街上,數不清的教堂、尖塔與古磚牆瓦,交織著歷史與現代交錯的獨特氣味。城區裡的建築大多氣派恢弘,並且各有其獨特歷史:身為希特勒發跡的城市,紐倫堡在二戰期間曾遭到嚴重且無情的轟炸,許多地方幾乎夷為平地,因此新舊並陳的建築,週邊附上簡短的歷史說明,是城區的特色之一;而從中世紀至今,人們喜歡在向陽的牆壁上畫個日晷,各色各樣,笑迎每天的日昇時刻,這也是老城區的建築物上頭,值得多看一眼的地方。
以前在德文課本裡讀到,舊城區聖母教堂 (Frauenkirche) 廣場上的「主市場」(Hauptmarkt),在冬天,有著全德最華麗、熱鬧的聖誕市集;而到了夏天,這個露天市集,是食物、水果、鮮花與薑餅蛋糕的集中地。第二天一早,當我加入大夥兒的遊逛,就在教堂之前,一個四口之家的年輕媽媽告訴我們:主市場邊的「美泉之塔」(暫譯,Schoener Brunnen) 有個「幸運之環」,據說用左手逆時針轉它三圈,就會避免災厄,換得好運。Hubert和Vivian說,各種旅遊書上「幸運之環」的「使用」方式眾說紛紜,或許我們偶然聽到的這個──左手逆時針轉三圈──才是「正版」。
老城區裡,連鎖麵包店Casa Pane的早餐,令我們印象深刻。不知道這是紐倫堡當地的連鎖麵包店,或者較大地區的連鎖店,總之我在街上至少看到了兩家。走進麵包店,除了櫥窗裡琳瑯滿目的選擇,櫃檯後端的玻璃窗裡,麵包師傅正趕製一批即將入烤的新麵包。我們這回認出了在慕尼黑吃到的豬油甜甜圈,這裡的甜甜圈灑上糖粉,一樣外酥內軟,非常可口。最特別的是一系列鹹味的小麵包Ciabattinos (暫譯為「蔬菜培根小餐包」),入口時還是溫熱的,裡頭各式蔬菜與香草,頗有中國北方花捲饅頭鹹燒餅的味道。其他如拖鞋麵包、蔓越莓麵包、長棍橄欖麵包夾燻肉,以及南瓜子全麥雜糧麵包,都有不錯的水準。
馬路邊,Vivian身後的招牌「Hans im Glueck」(幸運的漢斯),是則古老睿智的格林童話:忠誠的漢斯辭別服務多年的僱主,帶著僱主賞他的一大塊金子回鄉。金子沉甸甸的,他駝著走著實費力。路人騎馬經過,見其步履蹣跚,狡猾地慫恿他用金子交換駿馬,他滿心歡喜答應了!豈料一個失控,他連人帶馬摔進山谷,巧遇了農夫飼養的母牛。他想,母牛可擠奶,是比馬兒強多了,於是和農夫做了交換,這農夫想當然爾歡天喜地。漢斯走著困乏了,喝光了水,突然心生一計:「何不擠牛奶喝呢?」沒想到這是頭老牛,根本擠不出奶,於是他聽從屠夫的建議,和他交換了一頭豬。
漢斯神情愉悅,邊走邊想,今天所有的事都稱心如意,儘管遇到些不愉快,但總是很快有了轉機。正當他感到心滿意足,迎面卻來了個鄉下人,這人腋窩間夾著一隻漂亮的白鵝。看見漢斯,他們停下來寒暄,互道旅途的甘苦;聽了漢斯的遭遇,他將鵝遞給漢斯,告訴他紅燒鵝的美味,並誆稱漢斯的豬,恐為他帶來災難。這下不得了,漢斯二話不說,立刻把豬給了鵝主人。當他帶著鵝,愉悅地走著,路過離家最後一個村莊時,遇見一位正愉快地唱歌的磨刀師,漢斯滿心歡喜地向他聊起這一天來的奇遇。最後,漢斯聽信了擁有磨刀石便能一夕致富的話,把鵝給了磨刀師,換來一塊如金子般沉甸甸的磨刀石。
漢斯帶著石頭,興奮的離開了。他眼裡閃爍著喜悅的光芒,為這一天的幸運感到滿意。但走了許久,他餓得兩眼發昏,加上那石頭壓得他氣喘吁吁,於是他停下來,走到一個池塘邊喝水。豈料一不留神,磨刀石竟撲通一聲滾到池塘裡了!漢斯眼看著那石頭隨著水波沉沒,不但一點兒沒感到可惜,反而高興得跳了起來!他眼中閃著淚光,感謝上帝的慈悲,使他免去了繼續負擔沉重大石的折磨。「我是多麼幸運啊!」他就這樣無牽無掛、無憂無慮地回到了渴望已久的母親身旁。
童話故事結束。在遭遇了「紐倫堡大迴轉」的虛驚、吃過美味的麵包、摸過「幸運之環」後,紐倫堡,似乎變成了我們的幸運之城。這一路上,我們何其幸運,看了許多美景、吃了許多美食、遇到了許多好人,連與電車差點撞在一起的罕見奇事,我們都能躬逢其盛。離開紐倫堡,明天又會如何呢?或許顧肇森的話只對了一半:人生的確像是場缺乏想像力的三幕劇,第二幕必然的得製造些高潮;但某些生命裡的衝突,就像太陽下的新鮮事兒不斷,旅行途中你得學著相信:相信美好的運氣,總會站在我們這一邊。
2013年8月12日 星期一
ㄅㄨㄅㄨ環德(14):再別南方安逸
我們深愛慕尼黑 (Muenchen)。對我們來說,有別於德國一貫嚴謹而正式的基調,這個巴伐利亞之都,像是個自古幽居於安逸的南國,能讓人身心完全放鬆的快樂天堂。
我們難忘英國公園 (Englischer Garten) 裡大口喝啤酒的午後時光。市政廳廣場與露天市場裡人群雜沓的歡愉氣氛、聖母教堂 (Frauenkirche, Dom zu unserer lieben Frau) 裡雄偉巨大的石柱與彩色窗玻璃上透進來的陽光、廣袤的奧運公園裡既復古又現代的建築群,都把我們拉回遙遠的過去。
當然,慕尼黑也是飲食與購物者的樂園:好吃的烤豬腳佐酸菜、好喝的啤酒佐水煮白腸、香酥有嚼勁的辮子麵包 (brezel) 自然不在話下,那些說得出名字的名牌精品,只要你的口袋夠深,都能帶得回去!
瞧!我沒說錯吧,「瑪莉恩廣場」(Marienplatz) 邊的 Viktualienmarkt (「維克多力安市集」,一般也稱為「穀物市場」) 裡,夥計找到了一路上心心念念的「杜松子」(die Wacholderbeeren,英文名是 Juniperberry)!話說這是德國酸菜裡一定會加的香料,但在台灣實在難找,於是立刻買了兩包,真沒想到這個庶民市場裡的南北雜貨如此便宜!轉個彎,另一個夢幻之地正等著夥計:「甘唄熊軟糖」專賣店 (Bear & Friends) 裡甚麼造型都有,不只熊軟糖,藍色小精靈、車輪軟糖、蟲子軟糖,甚至連八角香料味兒的軟糖都找得到,讓人目不暇給!
「甘唄熊軟糖」是夥計從小就愛的,許多德國旅館一打開房間,就有兩小包熊軟糖放在枕頭上歡迎客人。只是生性節儉的夥計已在超市裡買了一大包便宜的甘唄熊軟糖,至於要帶回台灣的,他打算回到法蘭克福再添購,以便控制行李重量;因此,進入專賣店,他左思右忖,最後只買了個三塊錢的小熊鑰匙圈做紀念,把夢想重新裝回心裡頭,好好封存起來。但另一邊,口袋夠深的夥伴Hubert老師可就大大不同了:市場另一頭的老城門邊,第一個昂貴的寶藍色Rimowa皮箱輕鬆入袋,價格是杜松子的兩百五十倍;不多時,一個地鐵站外的另一家皮箱店,第二個昂貴的銀色Rimowa皮箱──Classic Flight 63 成為囊中物,價格是小熊軟糖鑰匙圈的一百五十倍。
而就在一路稱職地扮演「有錢大爺的小跟班兒」的我與夥計兩人瞠目結舌,被來來去去近千歐元的天價弄得頭暈轉向、尚未回神之際,更令人眩目的場景來了:A&F連鎖店門前的可愛猛男,正對著Vivian與Hubert熱情微笑 (猛男到底對誰微笑,目前尚無定論,兩位老師至今仍各執一詞)──這還有甚麼好猶豫的呢?只見Vivian與Hubert老師大方地往前,直奔天堂!手拿杜松子的恩尼斯特廚房老闆,害羞且假道學地快步迴避;夥計沒辦法,相機在手,只能硬著頭皮向前,最後仍羞於靠近,只好讓兩位老師自己互拍……美食,喔不,是美景當前,你說,這慕尼黑可不正是飲食購物者的快樂天堂?從要價 0 歐元的熊軟糖夢想,到如假包換的無價猛男,應有盡有!
言歸正傳。我們在 Viktualienmarkt 裡,倒是重溫了慕尼黑水煮白腸的美好滋味──酷熱的盛夏,再沒有比冰涼啤酒、香酥德國結以及水煮白腸配上黃芥末醬更美好的午餐組合!至於下圖左上角的水果,德文名叫 kolumbien physalis,夥計說中文有人翻譯作「燈籠果」,是一種味道比番茄略淡的多果粒水果;至於下面狀似「蒸肉圓」的市場甜食,名叫 Punschknoedel,一個要價2.1歐元,外頭白白的部分像是「翻糖」調稀後的糖霜,甜得不得了,而裡頭的餅乾,嚐起來則像巧克力沙琪瑪,相當有趣!
市場另一端,我們真正花了一點兒功夫尋找的,則是老店 Café Frischhut 的 Schmalznudel,這個美味甜食頗值得一提。Schmalznudel,是一種用豬油炸的麵糰,各種造型不一,炸完後香酥的外皮沾上糖粉,就像我們熟悉的甜甜圈與油條綜合體。這麼一大個,要價2.3歐元,以美味的程度與店家所在地點來說,並不算貴。我們進了店坐下來後,本不知道該怎麼點,聰明又多金的Hubert老師靈機一動,把ipad上的圖片秀給老闆看,老闆莞爾一笑,大概十分得意地想著,原來自家的產品早已藉著網路,無遠弗屆地紅到遠東去了!
Viktualienmarkt 最早是個農民市集,從農產品、花果農作物,慢慢發展出今日的規模。在這個佔地近 220公畝的穀物市場裡頭,除了四處林立的吃食,花店、蔬果店、肉製品店裡,則彙集了來自德國各地的花卉、肉品、獵物、家禽、乳製品;而來自亞洲、美洲與非洲的各色奇珍異果也琳瑯滿目,讓人眼花撩亂。大部分攤位從星期一到星期六都開放,開放時間從一早直到晚間八點,可謂慕尼黑最吸引人的角落之一。記得2006年我和夥計在這裡買到了一個可愛的帆布袋,可惜這回再來,已經找不到當年的厚帆布;但能回顧市場裡美好的氣氛,仍讓我們感到無比興奮。
除了穀物市場,人來人往的瑪莉恩廣場上,就數北側的「新市政廳」最為巍峨醒目,堪稱慕尼黑著名的地標之一。這棟建造於19世紀末的哥德式建築,正面裝飾著許多傳說故事裡的英雄,不管雕塑內容或結構造型,均十分華麗。市政廳正中間高約85公尺的鐘樓上,矗立著全德最大的木偶時鐘,每天早上11點、12點,以及下午5點與9點,會有真人大小的木偶繞著圈兒,輪番轉出,搬演16世紀德皇威廉五世的婚禮場景,演出時間大約是十分鐘。記得我們跟著人群,在06年夏天,抬頭仰望了許久,可惜這回時間不對,沒能再看一次。
慕尼黑另一個更為經典的著名地標,自然就是有著兩個「綠洋蔥頭」高塔的「聖母教堂」,她的歷史可以遠溯西元1494年。教堂雖建成於15世紀,但其尖頂卻遲遲沒有完工。直到50年後,這個原為哥德式建築的教堂頂端,卻被安上一個文藝復興時期所流行的「圓頂」。後人因其異國風味 (文藝復興來自義大利),戲稱它為「浪漫國家之帽」;到後來,這種「浪漫圓頂」風格的教堂設計,竟成為許多南德教堂建築的典範,很有意思!進入教堂內部,幽深寧靜的挑高空間確實令人感到肅穆,而長型的彩繪窗玻璃,則明亮高聳地讓人屏息稱奇。
這些彩繪窗玻璃的背後,有個關於「魔鬼腳印」的傳說。根據我讀到的版本,教堂的建築師Jurg von Halsbach,當初因對於建此浩大工程的無助,曾請求魔鬼協助;他對魔鬼許願,承諾建造一個從裡頭無法看到任何一扇窗戶的教堂。就在魔鬼幫他建了教堂後,狡獪的建築師帶著魔鬼到教堂中間,告訴他:「站在這裡 (某個特別的角度),你是看不到任何一扇窗戶的;但是所有來教堂禮拜的人,都會坐在一個光源充足的區域。」意思是,窗戶其實很多,只有你站的這個角度看不到。魔鬼被唬弄了!於是憤怒地跺腳,其腳印留在石地板上,變成了傳說中「魔鬼的腳印」。這傳說後續的發展與分歧尚多,想當然一個有名氣的地方或人物,發生在他們身上的穿鑿附會是永遠不嫌多的。
另一個慕尼黑著名景點,是「奧林匹克公園」。這是1972年慕尼黑奧運眾多比賽場館聚集之地,雖已距今40年,鋼骨與玻璃所建構的「帳篷式屋頂」,卻仍美得讓人的視覺感到震撼。在奧運公園旁邊,則是 BMW 的汽車公司總部,記得06年來此,她的「扭曲漏斗新大樓」還沒完工,如今早已啟用多時,與四個圓柱狀的舊總部大樓互相輝映,矗立在奧運公園入口,非常吸精。
但這個建築恢弘、氣派十足的奧運公園,卻有段悲傷的歷史。1972年奧運舉辦期間,巴勒斯坦恐怖份子「黑色9月」,潛入了選手村,殺害了兩名以色列選手,並挾持九名以色列奧運代表團人員作為人質,威脅以色列當局必須立即釋放兩百名政治犯,並讓他們安全離開。豈知以色列政府並未妥協,加上當時的西德政府強力鎮壓、突圍失控,終於使得九名人質全遭殺害,外帶一名西德警察命喪黃泉。當然,奧運也就因此中斷了一整天,直到混亂暫時敉平,奧會主席呼籲各國應當讓比賽繼續。
流血事件雖使以色列與部分國家退出比賽,這屆奧運卻在運動場上,刷新多項世界記錄,成就可謂空前。當年,甫於上一屆墨西哥奧運奪得八十公尺跨欄銅牌的我國田徑女將紀政,擔任了台灣代表隊的掌旗官,卻因有傷在身無法參賽,錯過了打破自己所保持的多項世界紀錄,與在奧運再添獎牌的絕佳機會。也在那一年,兩位400公尺接力奪金的美國黑人選手,因抗議美國不重視黑人人權,領獎時對國旗做出不禮貌舉動,而被取消領獎資格。當然,自此而後,奧運的安檢規格年年提高,此後再無類似事件發生。這些不管陰鬱、輝煌或令人哀傷、讚嘆的過往,都已成為這座奧運公園的歷史,而那一年,我正好兩歲。
離開奧運公園,我們趕赴瑪莉恩廣場所在的城中區,品嚐道地的南德烤豬腳。這家店我們在2006年來過,就位於 Sparkassenstrasse大街上,名叫Kuffler Haxnbauer。怕用餐時間大排長龍,我們還特別在前一天逛街時先訂了位,沒想到中午十二點用餐時間一到,客人卻寥寥無幾。要知道在這樣小有名氣的店裡頭,服務生看慣世界各地慕名而來的客人,雖不至於不禮貌,但其服務姿態可都是擺得很高的。
由於下午得開車,我們只點了兩杯啤酒,外加一個二分之一豬腳、一份帶皮切片豬腳,以及一份烤牛膝;四人分食三份正餐,加上酸菜與啤酒,仍然讓我們吃得很撐。不過,這豬腳是真的好吃:表皮酥脆卻不難入口,豬腳內裡的肉質鮮嫩多汁,卻一點兒都不膩口,配上一大碗酸菜,真是人間美味!至於牛膝,相較之下則顯得較為普通;但整體說來,比起之前吃到的任何鄉下料理,這是精緻多了。舊地重遊,我和夥計少了一點兒初次品嘗時的興奮,卻多了許多緬懷過去的滄桑之感。
緬懷奧運歷史、沉浸足球之樂、欣賞皇宮教堂建築之美、找尋「新美術館」的藝術軌跡、大啖豬腳水煮白腸、瘋狂購物、精品猛男,或者沉溺在五光十色的穀物市場裡盡情尋寶──這些都是慕尼黑吸引人之處;但如果到慕尼黑,不走一趟「英國公園」(Englischer Garten),和慕尼黑當地人一起徜徉在夏日午後的清涼啤酒與歡笑聲中,這趟悠閒的南德之旅,一定令人感到美中不足。
狹長型的「英國公園」佔地廣袤,由南到北徒步穿越,少說要一個半小時。細長型的公園若以穿越中間的大馬路分割成上、下兩截,彙集午後喝啤酒人群的「中國塔」大型露天飲食區,正位於近市區下半截公園的中間。由於我們第一天下午從城中區前往英國公園時沒抓準距離與方向,搞錯了電車下車站,以致多折騰了50分鐘,才拖著剛到手的兩只閃亮亮Rimowa皮箱,渾身狼狽又飢腸轆轆地走到中國塔。
時隔七年,這已是我和夥計第三次到英國公園裡大快朵頤──2006年我們連續進來吃了兩次!不敢高估自己的肚皮,這回四人點的都是0.5公升的「小杯啤酒」,外加烤香腸、烤豬腳、生菜沙拉、一大碗炸馬鈴薯塊以及小麵包。這裡的食物並不特別精緻,但說也奇怪,這一杯一杯清涼啤酒後頭的歡笑聲,一下子便讓我們渾身的倦意全消!在這裡,沒有人會注意你的吃相,你也不會在乎旁人的歡談笑鬧,因為在舒坦歡愉的酒酣耳熱裡,這個南國之都正展盡歡顏,熱情邀你入懷。
四個人的旅行,就在路德維希二世統治過的這個巴伐利亞古都,要開始倒數終點了。旅程,不管欣喜、疲憊、快意、碰撞,或者極其沉穩安逸,都讓人能冷靜地、一步步地思考自身、思考週遭,思考未來。當香腸安慰了脾胃,啤酒重整了思緒,歡笑聲中,我許下有朝一日能再回英國公園暢飲啤酒的願望,期待有生之年能再與我的南方安逸忘情共舞,把酒言歡。
2013年8月3日 星期六
ㄅㄨㄅㄨ環德(13):鹽堡上的小白花
薩爾茲堡 (Salzburg) 的德文字意,是「鹽之堡」;在古代,鹽是生命,是上天賦予眾生的「白色黃金」。西元七世紀以降,駐在薩爾茲堡的主教便以壟斷鹽礦做為城堡的主要財源;但這個自古是宗教與政治中心的大城,除了「鹽」,還有什麼呢?
除了鹽,薩爾茲堡其實還有很多──她是音樂神童莫札特的故鄉、柏林愛樂指揮天皇卡拉揚 (Herbert von Karajan) 的出生地;而除了充滿宗教與防衛色彩的皇宮城堡,1965年金獎電影「真善美」(The Sound of Music) 許多場景在這裡拍攝;當然,這裡更有美味的巧克力德國結 (Schoko Nuss Brezen)、薩爾茲堡舒芙蕾 (Salzburger Nockerln),以及甜膩膩的「莫札特巧克力球」(Salzburger Mozartkugel),能讓人大飽口福!
不過,最令夥計心動的,除了甜食與麵包,恐怕是購物大街 Getreidegasse 上數不完賣聖誕飾品的小商店;06年初訪時,我們雖在此度過三天,但未看完、看不夠、來不及看的,現在他可是想一次看個夠!
總長度22公里的「薩爾茨河」流過薩爾茲堡市區,優雅地將城市切成兩半。我們將車停在熱鬧的街區邊緣,徒步進入舊城區。不過,首先映入眼簾的「著名景點」,不是「米拉貝爾花園」(Mirabell Palace and Gardens),不是莫札特青年時期住過的老屋子,也不是銅雕招牌各具特色的購物街Getreidegasse,而是這一路上 (從德國法國、從法國到德國、從德國到奧地利……) Hubert老師尋尋覓覓的高檔的耳機專賣店「B&O」。
Hubert老師答應朋友,要從德國帶回一個比在台灣買便宜許多的B&O新款耳機。不料這款原價逾新台幣16,000元的耳機因為太搶手,在德國各地分店都是缺貨狀態。沒想到在奧地利,在接近這個文化古城的老城區之前,竟出現了一家B&O分店!進店一問,乖乖,一樣是缺貨,要等到下週才會補貨;不過比起在弗萊堡 (Freiburg) 詢問時,要等一個月才排得到的狀況,是強多了!Hubert老師靈機一動:「展示的這個,能賣我嗎?」「Sure! Sir!」看,有錢是王道,呵呵,短短十秒鐘,400 Euros passed away! 請看 Vivian 老師手上的袋子,純金打造,可要好生拿著!
進入米拉貝爾花園時,天氣正熱,白花花的陽光讓人睜不開眼睛。我已經記不得電影「真善美」的哪個場景在這裡拍攝,只看到水池、花園,以及井然有序的步道,吸引著成群遊客駐足;四人之中只剩夥計,不畏酷熱、興味盎然地循著記憶裡的足跡,一一核對哪個地方變了樣兒,並引領三個因天氣過熱而遊興闌珊的老人們,穿梭在這個花園、那個花園之中。老人們風度倒不錯,可能因為身上有昂貴的耳機,非常沉得住氣的,勉強擠出再自然不過的笑容,讓年輕人拍照,讓攝影者過足賞玩歐式園林之癮。
正統的莫札特球老店名叫 Fuerst,這是薩爾茲堡糕餅製造師傅 Paul Fuerst 1890年所研發成功,之後風行全球的小甜點,從1890年問世至今,已逾120年的歷史。我一向對巧克力保持距離,其實也吃不太出來裡頭橄欖綠的內餡是用什麼做成的,但整個巧克力球口感柔軟細緻,雖然對我是甜了點兒,入口融化之際,倒是有著很不錯的質感。
這一路上,多的是金黃色包裝的莫札特巧克力球 (德、奧等各大機場也都能買到,不必一定來到薩爾茲堡),也有跟老店包裝得一模一樣的銀藍色錫箔外觀,我們從2006年到現在,就誤打誤撞吃過兩、三種。不過,迷信老店文化的朋友卻不需要煩惱,因為 Fuerst 老店不難認,就座落在購物大街 Getreidegasse靠近火車軌道一端的街頭轉角,而且比起其他店家的莫札特巧克力球,老店的巧克力球一個只要一歐元左右,並非最貴。
除了Salzburger Mozartkugel,Getreidegasse 街上最吸引夥計的,還有擺滿各式蔬菜水果、各種當地糕點的傳統市場。至於每一條與 Getreidegasse 大街交錯的小巷子,寧靜幽深、引人入勝,彷彿裡頭包藏著無盡的驚喜。夥計在市場裡發現了一種用葡萄乾與各式核果所做的傳統糕點,質地密實、口感爽脆,使他一見傾心,可惜我無法順利幫他問到這種糕點正確的德文名字。後來買了一個帶走,詢問當地人的結果,答案似乎就叫做 Rosinebrot (葡萄乾麵包),但上網一查,卻又不像手裡所買到的,真希望自己的德文更好一點,能替夥計解決更多問題。
在 Getreidegasse 街的另一條巷子裡,我們巧遇了另一種薩爾茲堡著名的甜點 Salzburger Nockerln。這是一種客人點了之後才現烤的「舒芙蕾」,大約15~20鐘可以烤好,一大盤三大球要價 12.9 歐元;三大球舒芙蕾是很夠四個大人吃,雖然甜膩,配上一杯紅紅酸酸的覆盆子醬,在逛累了街、腰背酸痛腳力困乏之時,度過一個悠閒的下午還真是不錯的選擇。不過這有名的小甜點店,座落在這人來人往的昂貴巷弄裡,服務生們的腰桿兒可都是撐得直直、鼻子挺得高高的,等多見識幾個之後,大概也就不覺得奇怪了。
除了傳統市場與甜點店,Getreidegasse 街上有個遠近馳名的「莫札特出生之屋」,是觀光客匯聚之地。我和夥計在 06 年參觀過,不過兩位英文老師更希望莫札特美妙的樂音長存心中,所以只在屋前留下美麗的倩影,表達心裡對神童無限的崇敬。比起老師們的務實,夥計,可就夢幻多了:他滿懷喜悅,以朝聖的心情進入「聖『蛋』飾品專賣店」,慢慢地仔細看、用心找;一下子驚呼,一下子又小聲卻急切地吆喝我一起分享,彷彿那是人間僅存的夢土……最後,終於在「要把整家店都買下來」以及「火速離開,讓美麗夢幻長存」的抉擇裡,聰明地選擇了後者。
離開購物街,順著山路的台階,我們爬上通往城堡之路。這個城堡所在之地,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居住;而在西元五世紀時,此地建立了第一座修道院,名叫「聖伯多祿」(Stift Sankt Peter),據說這是目前德語地區第一座修道院,也是後來成就今日城堡最早的雛型。西元700 年左右,巴伐利亞公爵將這個城市獻給薩爾茲堡的第一任主教,促成了這個城市主導巴伐利亞地區自古以來宗教傳播中心的淵源。城堡經過歷任主教的改建、充實財源,在廣大的巴伐利亞區域,終於晉身為宗教傳佈的中心。
我們隨著導覽人員進入城堡頂端,了解城堡興革梗概;往下俯瞰薩爾茲堡市區,許多方才走過的街道與景點,已經小得如同模型般,遠遠地散落在目光盡頭。夥計分得出哪裡是購物大街,哪裡是米拉貝爾花園,我們從哪兒開車進城,而哪裡又是我們早上停車的位置。從鹽堡之頂俯瞰古城,薩爾茲堡是一部錯綜紛亂的神聖羅馬帝國興衰史──那山下的人們,在這兒務實地採鹽、做甜食、戰爭防禦、興革易幟,也在薩爾茨河畔勤奮工作、侍奉上帝,上演一幕幕生死離別、歡笑淚珠的生活大戲。
在城堡頂端,兩位與網際網路失聯許久的老師,拜現代科技之賜,終於重展歡顏;忘記了一路遊逛的疲累,與遙遠家鄉的朋友們熱線話家常──在這樣高聳的城堡之上,凡人如我等,山下一切悲苦彷彿都能得到昇華。我和夥計沒有能上網的手機可以忙碌,倒是想起城堡後方的山坡下,好像有個當年「真善美」電影裡修道院的場景,也就是女主角瑪莉亞年輕時所投靠的修道院。我們下山時特地往城堡後方一探究竟,幾個彎道過去,果然在夕陽餘暉中找到了修道院。
院內十分寧靜幽暗,沒有豪氣的裝潢與雕飾,只見稀落的遊客推門、關門,從大而重的舊木門上,滲入一點現實世界裡的光。這座女修道院名為 Stiftskirche Nonnberg,回到旅館一查才發現,這是目前僅存全世界最古老的女修道院,院內修女做手工、做肥皂、耕地栽種,生活自給自足。位在這樣遊人雜沓的風景區裡,迥異於一般人的思考,修道院並不依賴觀光客的捐獻,反而貼出告示,希望有緣進入的客人們保持安靜,不要打擾了修女們的正常作息。
離開修道院,我們直奔山下另一個薩爾茲堡著名地標「海布倫宮」(Schloss Hellbrunn)──以宮廷花園裡的噴水設施著名,這裡也常被暱稱為「美泉之宮」。電影「真善美」的哪個場景在這裡拍攝,我已無法記清,倒是那個上校的大女兒與納粹小阿兵哥情竇初開,兩人牽著手唱出「I’m sixteen going on seventeen」的涼亭,早已被薩爾茲堡市政府移到這裡,成為美泉宮重要的遊賞景觀。離開美泉宮的停車場時,因為停車閘門故障引發一點虛驚,還好Vivian沉著以對,我們得以順利離開。
結束薩爾茲堡短短一天的巡禮,我們將啟程返回德國。傍晚時分,告別奧地利,我們將目標設定在慕尼黑的郊區,依著導航器,避開收費路段,迂迴走在風景優美、田間野花盛開的小道上;不料,不收費的鄉間小道耗費我們太長時間,回到跨國高速公路上時,卻遇上了因道路工程而造成的大塞車。回過頭來看奧地利,夥計告訴我,他在資料上讀到,德國人很喜歡到這兒來度假,因為近,也因為風景好,更因為物價相對便宜。
夕陽下的車陣裡,我看著窗外這個依附在德國身旁的小國──講德語、身上留著日耳曼人的血,卻在德國人的大氣與剛正之外,多了一份小國小民的正直、善良與那麼一點點兒小小的憂傷。時隔七年兩次造訪,對我來說,奧地利是田埂間、鹽堡上的朵朵小白花,是璀璨的音樂藝術與豐富的庶民文化,更像是一群具有著優雅與哲思,卻逃離俗世、躲在世外桃源裡的正統德國人。古人說「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在這個塞車的當頭,我竟有點捨不得離開了。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