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20日 星期二
單車環德(8):現代北極星
我的同事「黑色標本」先生在我經濟最困頓的時刻,買了一台 TOMTOM 公司的 GPS 送給我,讓我感動萬分。
話說在德國亞馬遜網路書店那張「全德地圖」寄來之後,我除了煩惱著地圖不夠精細,也煩惱自己差勁的方向感恐無法精確判讀地圖,更對於如何順利走出像法蘭克福、柏林、漢堡這種大城市深感憂慮;於是下定決心,聽從網友 Stranger 最初的建議:不惜血本、購置一台 GPS。
「黑色標本」先生除了是個天生的機械高手,更是一個充滿愛心、熱心助人圓夢的好朋友,在我資金尚未到位之前,就偷偷幫我尋訪到這台 TOMTOM ONE XL-S。
「拆輪子」練習這天,在費了一番周折之後,我們順利地從 TOMTOM 英文官網上,購買到德國的地圖。正確地說,應該是德國、奧地利加上瑞士的地圖(所以機器上顯示的簡稱是 DE AT CH)--看起來 TOMTOM 是把這三個講德語的地區放在一起出售了。這三國的圖資,要價接近 30 英鎊,我在線上刷卡時,內心不斷祈禱著這兩天英鎊趕快無限量大跌,最好能跌到跟新台幣一比一啊! ^^”
TOMTOM 是全球手屈一指的 GPS 大廠,遺憾的是,當我們線上為這台機器註冊時,找到的國名是 Taiwan—Province of China;更糟糕的是,當我購買圖資填寫資料時,國名只有 China 可以選。但我當時實在太興奮得到這台 GPS,只好昧著良心、矇著眼,把國名給點下去--唉,TOMTOM 公司難道不知道 China 這個國家的居民並不需要買它們的產品,只需要仿冒即可嗎?真正會買的,是住在那個叫 TAIWAN 小島上的居民啊!
而這機器,可真是好用!這幾天,實地騎車、開車試驗,大街小巷、巨細靡遺,不僅方向、位置測得相當精準,就連車子的時速、距離也分毫不差,更厲害的是,哪裡有測速照相,它也會提前告訴你。更可以因應使用者的需求,以汽車、腳踏車或步行等不同行進方式來規劃路線--也就是,若點選了「腳踏車行進」的模式,它就不可能導引你走上高速公路。當然,除了這些基本功能,它還有更多附加用途、多國語言、發音,以及不同的文字操作介面。
在天上五、六顆衛星助威之下,GPS 果然非常國際化!只是當我們線上付了錢、下載完德國圖資,走到戶外想抓抓看有沒有德國地圖的衛星訊號時……我們第一個想到的是:畫面可能會出現一片海洋、一架飛機,叫你先買機票飛到德國去……果然,在這裡無法出現德國的衛星定位啦!可別忘了這種機器叫做「衛星定位導航系統」啊,若走出戶外、畫面就出現德國地圖,那才真是活見鬼嚕!於是,這就讓我更期待半年後,畫面真正出現法蘭克福街道地圖那一刻的到來!
當然,米其林這份德國地圖,還是得帶著備用。因為靠電池供電的 GPS,難免有發生意外的時候。雖然黑色標本先生很細心地幫我另外買了備用電池,連同 GPS 本身的電池,大概充飽之後可以跑個七、八小時,也就是我一天的行程。不過,萬一哪天我沒找到旅館、流落街頭,電池的充電補給就可能出現問題,這時,還是只能以紙本地圖應急。
不過,我相信在 GPS 用熟了之後,應該不需要全程開啟;它應該是幫助我走出大城市的利器,至於小鄉村之間,我但願路標、地圖就可以幫我順利找到方向。看著眼前的機器,又把夏天的旅行往自己拉近了好大、好大一步;平常我是會排斥這種高科技玩意兒的,但此刻,除了夢想的實現,它對我有更多的意義:我會記得這個特別的夏天,以及撐起這個夢想背後的友誼--送我 GPS 的黑色標本先生,以及許多一路幫助、支持我的好朋友們--你們跟 GPS 一樣,是旅途中為我指引方向的北極星。
2009年1月18日 星期日
單車環德(7):拆輪子
趁著上週六行政人員補上班的空閒時間,「黑色標本」先生教了我腳踏車拆裝的第一課:「拆輪子以及換內胎」。
出國旅行,拆、裝輪子是一定要學會的:在腳踏車裝箱打包時必須拆前輪,行李落地後也要開箱組裝;萬一途中輪胎不幸被刺破,不管前、後輪,更是一定得拆下來換、再裝回去的。
拆、裝輪子的技術看似不難,不過要能順手,需要一點兒時間練習。對我來說,這是腳踏車拆裝的第一課,也將是對腳踏車硬體的了解所跨出的一大步。
【照片編號02】
------------------------------------------
先從前輪開始拆:首先,必須把輪軸中間的「快拆」鬆掉,然後把「煞車線」解開;這兩個小東西解開之後,就能將支撐輪子的兩支「前叉」和輪子輕鬆分離。
到這裡為止,「黑色標本」先生都講解得很慢、也處理得很仔細,讓我誤以為它很容易;不料自己動手之後,笨手笨腳的焦慮隨即上身,煞車線硬是不願意乖乖聽話,使我差一點兒就將它給扯斷。傍晚回到家,才發現真正被我扯掉的,竟是小指頭上的一小塊皮,我真的還是比較適合彈鋼琴啊,呵呵~~
【照片編號03】
【照片編號04】
【照片編號05】
------------------------------------------
輪子既然落地,接著,假設它的內胎已經破掉、必須更換;所以先要將外胎取下,再將內胎拉出來更換。小吉是新車,外胎附著在鋼圈上,顯得非常緊密,光用手拉不太好取出,必須使用「挖胎棒」。紅、藍、黄三色的挖胎棒,長得很可愛,一小段、一小段將外胎挖出鋼圈、勾住輪子的輻射鋼條,一大圈外胎就可以乖乖脫落。
如果內胎是被尖物刺破,要先檢查一下「兇手」是否還卡在外胎上?仔細找到原因、將它取出,才不至於在換裝新的內胎之後,再度被刺破。這一點很重要,旅途中萬一輪胎被刺破,我得記住要檢查!
【照片編號06】
【照片編號07】
【照片編號08】
------------------------------------------
接著就是把內胎拉出來,取出時要注意內胎打氣的「氣嘴」部分,要將它小心拔出。至於外胎,只要能將內胎取下,它並不必和鋼圈分離,就可以進行「檢查」。破掉的內胎拔出,可以「補胎」,或是換上一條新內胎;旅途中,我應該會帶兩、三條備用內胎,所以應該是選擇直接換新。
將內胎從氣嘴的部分先接好,再把它塞回外胎和鋼圈之間,這時要注意不要將塞回去的內胎捲成一團。所以裝入之後,要先用打氣筒打一點兒氣,確定內胎已經伸展到它該在的位置。然後,便要沿著輪圈,把剛剛用「挖胎棒」挖出鋼圈的外胎塞回去、卡住鋼圈,並沿輪圈做一下檢查。
【照片編號09】
【照片編號10】
------------------------------------------
檢查無誤之後,便可以將輪胎打滿氣。小吉是登山車,輪胎的胎壓要打到 40~60 磅,至於我的公路車小富,前輪要打到100 磅,後輪則要到 105~110 磅--這麼高的磅數,讓輪子「摸」起來和「看」起來都很硬,所以有不少路人曾經問過我:「你這種車輪是不是不用打氣啊?」--要打氣、要打氣!它只是很會「裝硬」而已,呵呵~~
我還不太會用挖胎棒,所以東撞西撞,費了好一番功夫。接下來,就是把前輪按照剛剛取下的過程,順序相反地裝回去。這時要特別注意輪子有沒有扶正,輪圈距離兩邊的煞車皮要等距,並要確認把手旁邊的煞車線是否脫落,才能將煞車線準確無誤的裝回去。「黑色標本」先生非常細心地教我觀察車輪上的紋路:當車輪前進時,紋路要由內向外,當遇到雨天,水才會向輪子兩側排出;而這個車輪紋路的觀察,也可以確保輪子到底有沒有裝反--看吧,我以前就說過這位先生是神吧!^^
【照片編號11】
【照片編號12】
【照片編號13】
------------------------------------------
前輪作業完成,接著換後輪。上飛機時,後輪不拆,所以下飛機時,自然也就不用裝回去--阿彌陀佛!現在的練習,主要是為旅途中輪胎被刺破做準備;當然,這種事情可不要輕易發生才好。
後輪的拆卸比較麻煩,必須將車子以坐墊和把手為支點「倒立」;然後和前輪相同,先放鬆「快拆」及「煞車」。比較麻煩的是,後輪輪軸附有八到十圈和變速器接在一起的「飛輪」(重疊的小齒輪),必須小心將變速器扳開、將後輪和飛輪從鏈條上取下。
平常如果自己清理車輪,也可以趁此機會徹底清洗一下飛輪;因為飛輪上面的塵垢,平常比較不容易深入清理。「捷安特」有幫客人做清理腳踏車的服務,就像我們汽車的「洗車」,一次要價 600 元(不知道有沒有漲價?),實在不便宜,這種錢說真的以後可以自己賺,還可以培養自己和愛車之間的感情。
【照片編號14】
【照片編號15】
------------------------------------------
最後一步,當然就是把後輪裝回去了。和拆下相同,裝回去時要先把變速器扳開,讓飛輪和鏈條卡住,再處理煞車線和快拆的固定。到此,拆輪子、換內胎的「腳踏車拆裝第一課」,算是順利學會,離夏天的旅行又近了一大步!
這整套過程,除了靠著練習的過程將它記住,別無他法。「練習」這個步驟,在許多日常學習中都很重要,比如語言、比如機械;可惜那也是學習過程中,最被引以為苦的部分。星期日下午,在沒有「黑色標本」先生的幫忙下,我在家裡用「小捷」做了一次練習。過程算是順利,沒有再碰破手上任何一塊皮,不過兩隻手倒是弄得烏七嘛黑的,十足像個修車的「黑手仔」。
這篇文章寫得有點兒單調,不然弄個猜謎當 ending 好了!現在請大家來猜猜看:文章中 16 張照片,有哪兩張拆的是「小捷」,而不是「小吉」的輪子?(提示:看起來,「地板」可能暗藏玄機 ^^)--答對的人,可獲得版主免費拆輪子、洗腳踏車服務一次 ^^
【照片編號16】
2009年1月12日 星期一
單車環德(6):小吉新裝登場
家裡的網路停用,文章的確寫得慢了,部落格更新的速度也會不如以往;不過這樣也好,每一篇文章、每一張照片可以多花點兒時間準備、修飾,讓部落格的朋友們有所期待。今天來說說腳踏車旅行的進度。
話說年前在捷安特訂的 Topeak 貨架這兩天終於到貨,加上先前入手的 Ortlieb「馬鞍袋」和「車前袋」,我的小吉終於可以新裝亮相,並提前拍下出國前第一組基本配備的「定裝照」!
不過小吉的全部裝備卻尚未到齊:主要是我改變心意,想不惜血本購置一台 TOMTOM 公司出產的 GPS 導航機,來輔助原先計畫的紙本地圖導引;除此之外,筆記型電腦也還在籌錢階段,經濟蕭條至此,這兩樣大開銷都要再等一等。
今天裝好的配備,從找資料、比較、選貨至今,陸陸續續花了一個月有餘。貨架的部分是台灣的自創品牌 Topeak,這個品牌一如捷安特的單車,已漸漸在國際間打響名號,一時間變得頗為搶手。比方除了貨架,我還得買它出產的「隨車打氣筒」,不過它缺貨很久了,也得要等一等。
至於「馬鞍袋」和「車前袋」,都是德國的名牌 Ortlieb。這個牌子台灣有代理,但是各種款式貨色並不齊,要碰碰運氣才能選擇所需,而它的價錢自然也高得驚人--訂價大約都是德國原價的兩倍,然後再小小折扣一下。所以這幾樣加起來,已經讓荷包大失血:左右兩個馬鞍袋打折後要 6240 元,車前袋則是 3512 元,至於貨架則要 1170 元,三樣加起來就超過了一萬元!還好這一路有同事「黑色標本」先生幫忙把關,所以過程尚稱順利。
上面兩張圖裡的「車前袋」,裝置在把手的前方,主要是裝隨身重要物品,比如相機、地圖、GPS、錢包、眼鏡,或是方便隨手拿到的零食。Ortlieb 這款容量非常大,可以負重到三公斤。前陣子它剛到貨時,靠著「黑色標本」先生的巧手,一下子就把它裝上去了--我甚至不能說他「如有神助」,因為在機器的操作上,這位先生簡直就是神啊……^^
雖然「黑色標本」先生將它裝上的過程,我完全看不懂,只能一路點頭稱是;不過,反正承載它的固定架已經鎖死,今生不會再拆下,所以我只要學習如何使用它即可--嘿嘿,在機器上面,我是能懶則懶啊--而這車前袋的外殼是硬的,除了完全防水的功能,還附了一把鑰匙(這鑰匙我竟然鎖了好幾次才學會,實在是……);它整個作工看起來是很細緻的,唯一缺點就是價格高昂。
至於貨架,就費了一點兒周折:去年年底原訂了一個適用於「V型煞車」的貨架,可是貨到之後,才發現小吉的設計太胖--後輪軸上方鎖貨架的支點,突出了一點點在貨架之外--必須改訂比較寬大的「蝶煞型」貨架才能裝上。而換貨那時,適逢店家年終盤點,所以等到上週六才到貨。
小吉是一款登山車,原非為旅行設計,車身一些用來裝置貨架的小洞,當然也就沒打上去,於是貨架必須利用椅墊下的「快拆」裝置來固定,才能結實地裝穩。但原本椅墊的快拆很細小,無法符合較寬大的貨架,多虧捷安特提供了一個胖胖的快拆鎖環,加上「黑色標本」先生到小吉的娘家富士車店要了一根長長的螺絲,才把貨架的裝置問題給順利解決。
在觀看「黑色標本」先生幫我裝鎖配備的同時,我竟也覺得一切都好容易,感覺一切水到渠成--這種感覺,就像一個不會彈琴的人坐在我旁邊,看我的雙手自在地在黑白鍵盤上快速遊移一般,你會想:「天啊,他是怎麼辦到的?」--可是,當他要我幫忙轉一下螺絲,我轉第一下就滑掉了,然後呢不是鎖得太緊,就是位置偏掉,只好重來--別誤會,不是我重來,是讓他自己重來,唉~~ ^^
後來當我了解這些裝備,出國之後並不會再有拆裝的機會,總算讓我鬆了一口氣!結論是:「黑色標本」先生最艱鉅的任務,並不是拆裝設備本身,而是他得要挖空心思去想:這些玩意兒出國後該怎麼拆裝,對一個機器白痴最為方便,那,可才是考慮的重點啊--有我這樣的朋友,也實在是難為他了!
看著陽光下帥氣的小吉,旅行似乎又近了一步。接下來,便是要載著行李,實地的練習幾次,最好還能跑一些山路、做做重力訓練。最近我感到自己的腳力有所長進,從前感到吃重的長坡,現在騎著小富,我都能試著單靠腿力來衝刺--不僅大腿變強壯,連小腿拉卡踏時,施力也顯得很順暢,讓我覺得挺高興的!但願到時騎著裝滿行李的小吉,我的腳一樣要發揮正常功能才行 ^^
訂閱:
文章 (Atom)